导语:
随着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免疫调节剂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应用。
但迄今免疫调节剂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制定免疫调节剂在儿童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或指导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调节剂的概念
免疫调节剂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所引起的疾病。
这个概念明确了免疫调节剂具有药物的特性,并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增强或抑制以及双向调节作用。
免疫调节剂也包含生物反应修饰剂(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BRMs)的概念。
BRMs 是指某种可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并与之互相作用的物质,可用于治疗如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
(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银屑病性关节炎或炎症性肠病
(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等,这类制剂往往与免疫抑制剂共用,
如甲氨蝶呤和皮质类固醇。
免疫调节剂的分类
01按作用分类
根据免疫调节剂对机体免疫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双向免疫调节剂。
免疫增强剂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大部分为固有免疫)中的某一环节,增强免疫功能,如卡介苗;
免疫抑制剂具有抑制免疫系统(大部分为获得性免疫)中某一环节的作用,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泼尼松;
双向免疫调节剂的作用大部分是多靶点、多部位对免疫平衡的调节(如抑制 Th2 细胞并增强Th1 细胞的表达,以达到Th1 / Th2 平衡),维持机体的自稳。
02按来源分类
化学合成剂 主要有左旋咪唑、羟基嘌呤、维生素 D、西咪替丁等。
生物制剂 部分是由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提纯的制剂;
也有相当部分是针对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抗原的生物制剂;
另外也包括近 10 多年来在临床应用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中药或植物来源 大量数据证明,很多中草药均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近年来,对这些中草药调节免疫功能的成分及其机制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如西洋参、黄芪、白术、地黄等。
盐酸左旋咪唑搽剂(冕益康®)作为双向免疫调节剂可用于多种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引起的疣类皮肤病的免疫治疗。
专家解读
近 70 年来,随着我国儿童医疗保健事业的逐步发展,新生儿存活率的提高,5 岁以下儿童病死率的下降,
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儿童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难治性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变应性疾病和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可能成为突出的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之低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其中免疫调节剂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根据免疫调节剂在儿科实际使用情况,本共识作为免疫学专业对其的推荐意见是基于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与我国的药品说明书适应证和医疗保险设定的报销范围存在差异,专家共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